在中国历史上,尊儒祭孔之风由来已久。大成殿是过去官员和读书人祭祀孔子的地方,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,以山东曲阜大成殿最为有名,在我们汝南也坐落着一座大成殿。


汝南大成殿,位于现今中共汝南县委院内。据《重修汝南县志》记载:“府学南至大街,北至城坻,东至按察司,西至千户所。成化八年(公元1473年)建。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东西厢两斋名宦乡贤祠毁,唯大成殿独存。清顺治九年(公元1653年)、十五年(公元1659年)相继整修。”


大成殿坐落在高一米,面积为二百多平方米的砖砌台基上,台高与殿基相平。殿面阔五间,长15.4米,进深三间,107米、高11.30米。单檐九脊歇山式,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,正脊中间饰一宝瓶,宝瓶正下方竖刻“大成殿”三个字。


大成殿结构为九架檩,前后双步梁,立足柱,五彩重下昂斗拱。昂头为琴面象鼻状,有异形瓜拱。明间、补间,梢间、斗拱各三攒,柱头斗拱四攒。檐柱高4.3米,柱径为0.39米,柱头为平面,柱础为青石覆盆式。明间柱础雕有覆莲。檐柱柱础系石鼓式,鼓下有复盆柱础,雕有覆莲,整个建筑古朴庄严,雄伟壮观。


解放初,殿前还有三孔石桥。桥下石柱刻有石雕小庙,桥上两侧栏石柱上,刻有十二条展翅卷尾的鲤鱼。故有“桥下庙,庙上桥,三孔石桥不流水,十二条鲤鱼往南飞”之歌谣,堪称汝南一景。
1982年8月13日被汝南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。

大成殿代表着兴学、兴教,主张尊孔、祭孔,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。中国是文明古国、礼仪之邦,重德行、贵礼仪,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。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,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、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。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诸多道德理念,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,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。